G4带来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新趋势
GRI新版指南针对社会责任报告内容的指标调整幅度较大,共涉及94项指标变动。其中,新增供应链管理、向全体员工宣贯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情况等内容共计31项指标;并细化丰富了对利益相关方重大关切的回应、气候变化对公司生产运营带来的风险和机遇等56项指标下的内容点。此外,G4也删减了报告期内所获奖励情况、报告所披露数据的计算依据等7项指标。这反映出,G4从外部信息诉求和企业内部管理提升两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思考视角和要求。
一.注重社会责任战略融入
全球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新阶段要求企业将社会责任融入决策机制、日常运营管理。G4体现了这一趋势:指南新增指标中近三分之一为公司治理指标,强调公司治理结构要体现对环境和社会影响的管理,特别是最高治理机构在管理经济、环境、社会风险方面的决策机制应在报告中予以披露;新增商业道德和诚信议题;此外,指南要求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对重点议题管理方法的披露更加细致。这要求企业真正将社会责任管理作为企业风险管控的工具,纳入公司战略决策,融入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
二.强调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
G4要求企业披露更多的供应链管理信息,说明其在商业实践中促进和带动供应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如供应商环境影响评估、劳工实践评估、人权评估、社会影响评估等。这要求企业要把供应商的潜在风险纳入自身风险管理体系中,建立健全供应链管理办法、监督体制,特别是在供应商筛选、进出机制方面将环境、劳工、人权、社会影响等因素纳入系统考虑,推进产业链健康良性发展。
三.突出对核心议题的披露
G4强化了报告内容质量方面的要求,尤其提高了报告对核心议题的披露要求。G4要求企业分析哪些是对自身战略目标和核心业务相关度高且对利益相关方影响大的议题,在报告中予以重点披露,并将此分析过程写入报告。这使得报告内容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战略和运营,便于利益相关方评估企业履责业绩。这要求企业要用战略思维来看待报告编制工作,把报告编制与企业风险评估、利益相关方沟通等工作相结合。企业应将社会风险放在与传统的环境风险同等重要位置,纳入统一考虑。完善利益相关方沟通管理机制,定期收集和处理利益相关方反馈及评价,及时调整关键业绩指标,提高沟通效果。
四.信息披露求深入而不再求全
G4不再广泛要求报告指标覆盖面和披露数量,而是强调对实质性议题和指标的披露,反映社会对企业信息披露的深度有更高要求。企业在信息披露风险控制方面面临更大挑战,特别是社会关注高的敏感问题回应将不可回避。对企业来说,只有在生产运营过程中重视经济、环境和社会风险防控,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信息披露的风险。 (来源:互联网)